商品制造和销售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商品卖出去,业主所动用的一切手段,包括广告、服务、取名等,都是围绕这一根本目的的。
为了竞争和压倒对手,在这类宣传中适度夸张是完全可以理解的。运用自夸的方法来取名,把公司信誉、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优点体现在公司名称上,给自己增加信心,给对手施加压力,给公众以信任感。
自夸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:
1、给公司取名时可以自夸物美。这一方法在商标上用得较多,如长命牌刷及解放后的永久牌自行车等。在公司名上常见于饮食及化妆品部门,如杭州的知味观菜馆、上海的美味斋饭店,生产佛手牌味精的天厨味精厂。20世纪30年代上海生产味精的有好几家,都有以“天”取名。如天一厂、天然厂、天元厂、天香厂,包括天厨厂的商标“佛手”在内,这些名称都是自夸质量上乘,并且取自天然,而“佛手”一名则更夸张,连佛闻了也要伸手。
2、给公司取名时可以自夸价廉。最典型的是便宜坊焖炉烤鸭店。创出这字号的是两百年前的孙子久。他在贱卖多卖上下了功夫,他制做的生鸡鸭胚和桶子鸡等,尽管货色比别家好,但卖价却比别家低谦。日子一长,不管是王府大户,还是全城的大饭庄、大饭馆,都管孙子久的鸡鸭作坊叫便宜坊。一来二去便宜坊的名字便传了出去,后来者便干脆用来作了店名。
3、给公司取名时可以自夸地位。这是自夸在竞争中地位的牢固,如1926年上海成立的“金城工艺社”,其取名的意义就是说自己在竞争中金城汤池,攻不破也。
4、给公司取名时可以自夸手艺高超。如上海老城隍庙的紫砂陶瓷店“铁画轩”,因创办者戴玉屏虽是文人,但字画俱佳,又有精湛的镌刻刀功,善在陶上刻字,人称“铁画银钩”。遂将夸饰语移来作店名。
5、给公司取名时可以自夸商品制造工艺高。如上海精益眼镜公司,取名于成语“精益求精”,由于孙中山先生曾为该公司广州分店写了“精益求精”的题词,更其名扬天下,身价倍增。
公司起名的 据有关部门统计,我国约有老字号企业数万家,经国家正式认证为“中华老字号”的有2000多家,主要集中在医药、饮食、食品等行业。其中,生产经营有一定规模、效益好的仅占10%,几十年来保持原状的占70%,而长期亏损、面临倒闭、破产的占20%。由于老字号企业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少、技术落后、设备陈旧、观念老、产品科技含量低等特点,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,老字号品牌普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。衡阳市“老字号”企业杨裕兴实业有限公司把传统经营方式与现代生产技术、管理方法结合起来,找到历史基业与现代经营的契合点,让企业的生产服务和经营方式更符合国际标准,焕发出现代风采。 衡阳市杨裕兴实业有限公司,坐落于美丽的雁城衡阳市和平北路12号。公司主要经营面条,其拥有的注册商标有“杨裕兴”、“面神”、“一水潮亭”、“天裕卤味王”。公司于2005年底在北京正是成立了分公司,为今后的持续发展,开辟了一条更广的道路。 “杨裕兴”始创于清朝光绪十六年(公元1890年),第一代创始人杨裕臣(籍贯长沙),当时在长沙经营一家小店铺,主营手工面条。为图杨家富裕兴旺,故起名“杨裕兴”。由于其面条做工细腻,口感爽滑,汤料更是配方独特,油码品种丰富、味美,一时间在当地便享有盛名。 抗日战争期间遭遇长沙大火,杨裕臣携其家眷逃往衡阳。抗日战争胜利后,杨裕臣协助其子杨佑生(“杨裕兴”第二代传人),在衡阳大东华门口重立“杨裕兴”经营面条、馄饨等。由于杨佑生在祖传技术之上进行了一些改良,使面的口感更加筋道、在当地倍受好平。 1950年,“杨裕兴”面扩大了加工制作量,同时扩大了店面和加工车间,不但供给到市内广大商户和店内,还给国营厂矿、生产队和军队等诸多国家单位定量供给。1956年,国家对个体商户以公司合营的方式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。文革期间,“杨裕兴”面条停止了所有制作和销售。 改革开放后,杨佑生带领其子杨顺德再次重操旧业,重树老字号“杨裕兴”声望,恢复老传统。由于从小跟随父亲,杨顺德毫不保留的继承了父亲的所有制面绝活和碗面独特配方。每天独自靠手工能产出三百公斤面条。由于技术上、服务上、口感上和质量上不断的改进,连续得到了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好评。1997年“杨裕兴”获国家商标局商标专用权,商标注册号999814;市经济委员会颁发了“明星私营企业”的匾额;市工商局授予了“消费者信得过企业”和“消费者最喜爱的品牌”;1999年,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授予“中华老字号”企业;2005年成为中华老字号委员会委员单位;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重新核定并授予“中华老字号”企业。至此,衡阳市杨裕兴实业有限公司为衡阳市唯一一家